今天早上的一段對話,讓老師印象深刻。
平常率性的小武到我的面前,問我:「老師、老師。如果我考試考一百你要給我什麼?」
我回答:「沒什麼啊,考一百很好啊,代表你學的好啊,還要給什麼?」
小武:「老師你都這樣……。」
我一副無奈的眼神。
小武繼續接著說:「連獎勵卡都沒有哦…」
我堅持立場回答:「當然沒有啊!考一百分就是給你最大的鼓勵了。」
聽到我的回答,小武喪氣的走回去,口中又喊著:「老師,你都這樣!」
這段對話又讓我陷入深思,到底是什麼樣的環境,造成孩子覺得「考一百分 = 獎品 = 成功」。導致孩子在學習的時候,反而不在乎自己有沒有學會,只在乎自己能不能在考試得高分。即便老師不停的高呼,要確定有沒有學會,孩子還是只在乎成績的高低,用成績的高低來衡量自己的能力。
是不是該找個方法,讓孩子找回單純學習的快樂,用「學習」來滿足孩子。
蔡老師您好:『孩子會認為100分=獎品=成功,那都是家長養成的!』不想隱瞞,其實我也很在意孩子的成績,也曾經用物質獎勵孩子;可是當孩子的要求超過家長所能負荷時,我才明白這樣是不對的做法。所以我開始我的洗腦計劃,我跟他說:『考不好‧低於70分要打他,考的好是應該的。』
回覆刪除試想以前的小孩成績考好有幾個有禮物拿的?!《我沒拿過》
以前的小孩成績考壞有幾個回家沒有被打的?!《我被罵過》
現在的小孩任性‧予取予求是被家長寵壞的!
結論:現在的老師很難做,因為大部分的父母都很寵小孩;殊不知【寵豬舉灶,寵子不孝】!
造成孩子對成績重視的概念,我想不單單只是家長,而是整個大環境。我不認為重視成績是絕對的錯誤,畢竟成績還是能反應部分學習的事實。
回覆刪除但是如果對孩子的獎懲只憑藉成績的表現為依歸,忽略其他的面象,孩子的情緒只會依照成績的好壞起伏,孩子的功課壓力就會愈來愈大。
我欣賞匿名的作法,當他/她覺察到孩子的表現超過自己成負荷時,開始對自己洗腦,試著接受孩子的現狀,調整自己的心態,讓孩子免於被成績壓迫的恐懼。
我相信當匿名的孩子是幸福的,一個會陪孩子一起成長的家長,家長和孩子都很幸福。
至於難以改變的大環境,我沒辦法改變,只好從自己先改變起。同時,誠摯的邀請所有關心教育的朋友,從自己先改變起,我們可以改變大環境。
老師的態度,真是最棒的身教啊!
回覆刪除